如何抢得这轮世界经济调整变革的先机,世界各国纷纷推出应对策略。
此外,上面已经说过的物流成本也非常高。这其中包括税收、社保缴费以及出让土地的收入。
有的富人的第一桶金就来自这里。对此,财政部预算司的官员曾进行澄清,指9000亿的数字严重失实,三公支出仅为1200亿。第五、实施减税措施,真正实现藏富于民,保护居民的财产安全。有些居民获得了由此渗透过来的财富,有些居民却没有获得。以城乡差距为例,前面已经指出,去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城市居民,这意味着,在收入的意义上,去年城乡差距是有所缩小的。
其实,类似的财富转移渠道是广泛存在的,比如提成、回扣有许多就属于这一种。在2010年,我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叫作狭小空间中的有限腾挪。我个人认为,根本性的方案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是延长年期,将土地使用权 延长到一百年、两百年甚至更长,让大家都安心办工厂、搞建设、住房子
第三是平等入市,允 许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法人手中的土地长期使用权,可以直接进入各类土地交易市场。根据测算,2011年保障房建设需要1.6万亿资金,但是 中央拨付资金只有1100亿,大部分资金还需要地方政府配套。我个人认为,根本性的方案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是延长年期,将土地使用权 延长到一百年、两百年甚至更长,让大家都安心办工厂、搞建设、住房子。资金从哪里来,如何进行融资?这是个很大的难题。
试想一下,假如我们的土地也实行市场化供应,集体土地可以直接入市,土地供应就会多元化,房价不至于会这么高。房产税的征收标准是什么,该如何征收,在实际操作上 都存在很多困难。
正因为如此,中央下决心从严调控,推出了包括公租房建设、房产税试点等在内的多种措施,然而目前的调控措施面临多重两难。但是政府不愿意降价,流拍了就把地留着,因为 政府相信土地价格还是会上升。其次是保障房建设目标与资金的矛盾。其次是确立产权,延长使用年期后,明确耕地、宅地、林地等,可以交易、继承、抵押、出租、入股等等。
这就是土地惜售,美其名曰是土地储备。高房价的根源在于制度。从2001年开始,我国各地实行大规模的招拍挂制度,这必然会带来地价的攀升。房价如果继续上涨下去,将不仅是经济问题,而是会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增长太快,2009年地方土地出让金是1.6万亿,2010年达到了2.9万亿,增长了1.3万亿, 地方财政对土地的依赖性进一步加大。目前的房价调控措施,效果究竟如何,尚且有待观察,但这些并非治本之策,应该考虑如何进行根本性改革。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u6927290, container: _8uh0i7n5px8, async: true }); 来源:浙江日报 进入 周天勇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房价 。为什么会流拍呢?说明政府的土地定价过高。
首先是中央调控房价与地方土地财政的矛盾。在目前的 税收体制下,地方财政对土地依赖越来越大,中央虽有调控的决心,但是各地的执行却是个问题。2010年房价虽然进行了调控,但是仍然增长了15%,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只有这样,才 能把推高地价和房价的动力机制改变过来,使房地产经济良性运行和发展。在高速城市化的阶段,土地本来就是稀缺资源,政府为了收取更多的出让金,往往又 会有意识地限制土地供应。近年来每逢政策收紧、房价有所松动时,一些地方就会有土地流拍。
在 产权明晰后,可通过政府引导,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大规模改造盐碱地、滩涂、荒漠等未开发土地,把未利用土地变成农林用地,并允许将其置换成建设用地。第四是以税代金,取消土地出让金,代之以征收房产税、土地房产交易增值税等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第十个年头。这表明,西方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许可中国免费搭车。
10年来,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五个对世界经济具有系统重要性的经济体,位于美国和欧元区之后、日本和英国之前。摘要:如果真的存在着全球经济治理,不管程度和趋势如何,中国其实还没有进入现存国际经济制度的核心和深层,还只是一个西方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和追随者,即被领导者。
中国加入世界经济秩序,从来都不是免费的,今后更不可能免费。但是,一个国家真正进入国际规则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迄今,国际储备货币的发行国还没有一个非西方国家和穷国。中国距离充分利用世贸规则维护合法权益,抵制其他成员的不合理条件的时代还很远。
当西方把中国告到WTO,中国才开始学着利用WTO打赢了一些官司。中国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是高票价购买者。
中国在现存国际秩序中,并非是一个最大的受益者,实际上面对着许多深层困境。中国尽管进入了二十国集团(G20),但其实并不拥有任何国际经济和金融组织的否决权。
之所以给中国设立苛刻门槛,近期目的在于压迫人民币升值,远期则是西方想拖延中国崛起。我不认为西方真的做好了心理准备。
但是,这些投票权的增加,并不意味着真正改善了中国在这些全球机构的治理和决策机构的地位。我认为,如果真的存在着全球经济治理,不管程度和趋势如何,中国其实还没有进入现存国际经济制度的核心和深层,还只是一个西方主导的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和追随者,即被领导者。加入WTO一度被认为是中国进入现存国际经济秩序的最重要一环。因为这些机构的变革还处在初期阶段,其原则仍然不是国际民主的,而是权力说了算的,也就是美国主控的、西方为中心的。
近两年来,中国在世界银行和IMF中的投票权提高。而且,在过去10年,中国越是要求美欧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他们越是觉得可以使用这个条件牵制中国。
西方为中国加入IMF特别提款权被设置条件,如同当年中国加入WTO时设置的苛刻条件一样。目前的国际经济治理结构中,美欧日仍然处在核心和决策位置上,他们的非正式集体决策组织形式是七国集团,以及各种各样的其他辅助的多边机构,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国际能源机构。
进入 庞中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世界经济 。值得指出的是,WTO主要用户并非发展中国家,而是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他们利用世贸规则治理中国。